宝宝“不合群”是正常现象
1~2岁的宝宝还没有能力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还不会和他人“一起玩”。
3岁以后,尤其是上了幼儿园之后,宝宝对父母的依赖减少,真正开始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玩游戏、交朋友了,他们会试着考虑别人的感受,学着分享、交换、轮流玩耍。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不对啊,我家宝宝挺喜欢跟小伙伴玩的,喜欢待在小伙伴身边玩,对个别小伙伴有明显好恶。”
是的,但大多数情况下,与其说宝宝是对小伙伴感兴趣,不如说他对对方的玩具、食物、玩的游戏更感兴趣。
短时的怯生、不合群是宝宝成长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但对行为刻板、交流和语言也存在问题的宝宝,则要有所警惕,应尽早就医查找问题何在。
家长如何引导?
1.创造与人交流的机会
任何时候家长都不要放弃宝宝与人正确交流的好机会。妈妈要让宝宝多接触周围的同龄宝宝,多给宝宝创造社交环境。
比如,吃完晚饭可以和宝宝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周末带他去公园或游乐场玩,带上宝宝参加亲朋好友的聚会,和邻居一起坐电梯主动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招呼,邀请同事或朋友的小孩来家里玩等等。
2.用游戏和故事发展社交能力
妈妈可以拿宝宝平时喜欢的玩偶玩角色游戏,通过角色扮演让他体验一些生活情景,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还可以利用绘本,多跟宝宝讲一些小动物或小朋友之间如何交朋友的故事。
3.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要尊重宝宝作为主体的人格和权利,避免包办代替。
家长应注重培养宝宝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摆脱依赖思想;引导宝宝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
家长还要有意识地给宝宝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宝宝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