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大多数孩子都有过“偷”家里的钱的经历,父母们对此苦恼不已,仿佛在父母眼中,一个乖孩子是不会去“偷”家里的钱的,偷是一个带有坏品质的动词。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偷”家里的钱并不是成人世界中成人规则下的偷,孩子只是悄悄地拿走了家里放在某个他知道的地方的钱,注意,这里的“悄悄地”和“拿”,暴露出孩子还未经过规则的约束,还不懂得成人世界的规则。
孩子为什么会“偷”家里的钱?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
1、孩子需要钱来购物。一般“偷钱”的孩子年龄几乎都在6岁以上,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享受过钱带来的某方面的满足,当产生需求的时候,如想买零食,他就会想到需要钱。
2、家长没有照顾到该年龄段的孩子的购物需求,在零花钱分配上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3、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过相关的教育,父母也没有教育到位。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渐渐地要与父母“划清界限”,从身体上的断奶到精神上的断奶,当父母发现孩子一点点地接触社会时,如上学、交朋友等,要慢慢地告诉孩子成人世界的规则,在“偷钱”
这一方面,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权”观念。帮助孩子区分物品的物权,引导孩子建立“你的”、“我的”、“他的”的概念。例如,在家时,父母要跟孩子讲什么是爸爸的,什么是妈妈的,什么是孩子的。在幼儿园或者学校,老师也要跟孩子讲什么是学校的,什么是给小朋友自己的,老师也可以通过游戏或区角活动引导孩子,正确培养“物权”概念。
那么如果发现孩子“偷钱”该怎么办呢?
1、记住一个原则——私下解决,不打骂孩子也不让孩子当众认错
一旦发现孩子偷窃,就打骂孩子或者命令孩子当众认错,并斥责孩子,以便让孩子不敢再犯。其实,这是在羞辱孩子,带给孩子的也只是自卑和羞耻,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事后切勿翻旧账, 反复追究,随意转述。事情已经过去,就不要反复提起,也不要发现孩子又拿了什么东西,就说“这又是你从哪里偷来的”这种话,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随意将事情告诉别人,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2、与其教育孩子,不如引导孩子
前文我已说过,孩子大多是因为自己花钱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才去“偷”钱的,基于此,父母不妨重新审视孩子的零花钱是否合理,如果可以的话,可以适当增加零花钱,笔者小时候也偷拿过家里的钱去买零食吃,被母亲发现后,母亲让我帮忙刷碗,刷一次五毛钱,虽然没刷几天,但从那以后,笔者再也没有偷拿过家里的钱;如果零花钱分配上比较合适,那么父母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平时的购物是不是大手大脚的,让孩子跟着养成了不好的消费习惯,如果是,那就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理性消费;如果是孩子以为家里的钱都可以拿去花,只是不能让父母发现生气的话,那就应该郑重其事地告诉孩子这钱是父母的,不可以随便拿去,必须得父母同意;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习惯性偷窃病,如果父母发现这种情况比较频繁且严重,好好及时就医,提前治疗。
不管是对于成人还是对于孩子来说,钱的“吸引力”都是很大的,为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按照孩子的思维去想,按照成人的方法去做,一切以尊重孩子为首位,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