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的妮妮
3岁却被查出“自闭症”
小女孩妮妮,今年4岁, 从小就酷爱运动,1岁多就可以持续爬台阶半个小时,不到2岁就能徒手攀岩……
在爸爸妈妈眼中:妮妮不仅运动能力发达,而且“语言能力”也发育得不错。
无论什么时候,妮妮的小嘴总是咿呀呀的不停不下来,用爸爸妈妈的话说,妮妮就是个小话痨。
妈妈自豪的告诉我们:
1岁半就可以跟着读26个英文字母,2岁左右就可以背十几个中英文故事,唱几十首中英文儿歌……
但就是这样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姑娘,3岁时却被诊断出“自闭谱系障碍”。
“怎么可能,我的孩子明明这么活泼!”刚知道这个结论时,妮妮妈妈怎么也不敢相信 。
的确,在很多家长的认知中,自闭症孩子的表现应该是默默一人呆在角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不交流也不爱笑才对啊。
黄翔主任表示
很多家长被这些看似很内向的表面现象“迷惑”了。自闭症的诊断并不是凭这单一的表现就可以的。
性格内向或外向并不能作为自闭症的判断标准。相反,一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才是判断自闭症的关键所在!
▽黄翔主任,副主任医师,有着近30年临床经验,4岁的豆豆高度怀疑ASD,她正在和孩子互动,观察孩子表现
注意这5个细节
警惕隐藏的自闭症
细节1:爱说话≠会表达
语言好终是要用来互动交流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鹦鹉也会说话,如“你好”“恭喜发财”,但它发出的声音仅仅算是会模仿!
而妮妮唱儿歌、会说“baba、mama”背故事,但仅仅是机械的背诵,就像鹦鹉学舌一样。交流能力非常有限的,比如妈妈曾问妮妮:
今天去哪儿玩啦?
妮妮:今天去哪儿玩啦?
妈妈继续问:你喜欢爷爷奶奶吗?
妮妮继续重复:你喜欢爷爷奶奶吗?
……
可是对于一个正常发育的三岁的孩子来说,简单的日常交流是必须应该有的。而这一点,妮妮的家长恰恰忽视了……
细节2
听不懂话≠不听话
同样是不按照家长的意愿来,“不听话”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而“听不懂话”是因为孩子压根不知道家长想表达啥。
妈妈带妮妮去闺蜜家玩,大家都想让孩子学会分享,所以纷纷建议孩子将手上的玩具让给其他小朋友。
朋友的儿子非常喜欢自己手上的玩具,紧紧地抱着,哭着喊着不换,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他还躲在了旁边。
但妮妮却不一样,同样是抱着自己的玩具坐在旁边。但是,当你去拉她的手,帮助她把玩具递给别的小朋友时,她却能够接受。
由此可见,她不是不想交换,而是听不懂“交换”是什么意思。
细节3
展示自我≠喜欢展示自我
自闭症的孩子也会喜欢热闹,妮妮就是这样。
一群人聚在一起时,妮妮总喜欢站在中间蹦蹦跳跳,唱着自己新学来的歌谣。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妮妮不管大家听不听,看不看,反正自己唱的开心就好。除此以外,跟观众毫无互动。
而正常的“喜欢展示自我”的小朋友是一定会在意大家对自己的评价的。这一点和妮妮的“展示自我”是不一样的。
细节4
“专一”的孩子真的值得大家高兴吗?
自闭症除了社交沟通的障碍,还有一点就是“刻板”。比如原地转圈、把东西排成直线……
但是,对于一些自闭症症状较轻的孩子,TA的“刻板”往往会被忽视,有时候甚至被美化为“专一”。
比如妮妮,从小亲戚们送了她许多玩具,但她好像都不感兴趣,唯独只喜欢奶奶送她的小汽车的轮子。
以前不知道这是个问题,奶奶还以此为傲,觉得是因为妮妮太喜欢自己,才这么宝贝自己送她的玩具!
之后无论谁再送她一样的小汽车,妮妮都没兴趣玩,只喜欢圆圆的轮子。这就很值得思考了。
细节5
“不会一起玩”和“不能一起玩”也有区别
很多小朋友因为抢玩具,或者兴趣不同,玩不到一起。但换个情景就能打成一片。
但是妮妮跟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总是显得手足无措。
大家一起玩过家家,其他小朋友会互相配合,换着花样的买菜、做饭、洗碗……
她只会把小朋友做好的“饭”倒掉,然后高兴的鼓掌。小朋友生气的指责她,她也没有反应,继续自娱自乐的“倒饭”。
她既不会变着花样的玩,也不会跟小朋友互动着玩,她的玩法自我又单一。
黄翔主任表示
通过这5个细节,我们可以发现:
不仅是妮妮,其他看似性格外向、“话痨”的孩子其实是不会言语互动、行为刻板、没有眼神对视的。
家长要注意区分,并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