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希(化名)在诊室刚摘下口罩,孟青主任就注意到她的嘴巴外围红红的一圈,嘴唇还有些发肿,像挂了个“小香肠”。
一开始,孟主任还以为是食物过敏之类的原因引起了唇炎。
这是孩子用舌头舔的,用药治好她又去舔,怎么阻止都没有用,反反复复都快一年了!
△内部素材,请勿私自转载使用
听到这,孟主任便建议先给孩子进行一个「抽动症排查」,小希妈妈对此非常疑惑。
虽然心中有疑惑但还是听从医生的建议给孩子做了一个全面的抽动症检查。
原来,小希出现这个情况已经很久了,但平时大人们工作都很忙,忽视了对小希的照顾。
此后才注意到小希不仅夜里磨牙,白天也磨牙,有时还会不自主地咬嘴唇或舔嘴唇。
于是带着小希去了市里的口腔医院检查,医生告诉她们是小希的咬合出了问题。
结果前前后后治疗了大半年,钱也花了上万元,但孩子的症状始终没有控制住…
其实,在诊室里经常会遇到家长认不出抽动症,误会孩子故意调皮捣蛋的情况。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我们又该如何判断和解决这些问题呢?
西西总结了3个方面,希望帮助家长更快认出抽动症,让更多的孩子尽早接受专业的治疗。
导致孩子出现抽动症的原因十分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遗传、神经、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抽动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单卵双生子的抽动症同病率高达100%,异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23%。
在医院门诊过程中,也能发现父母或家族内存在抽动症病史的孩子,最终确诊的几率更高。
抽动症属于神经发育类问题,与大脑中多种神经递质平衡失调有关。
这些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胺、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等。
长期的压力、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会持续影响孩子发展中的神经系统。
过高的要求,过度的责备等,都可能使孩子产生心理问题,而抽动症状即是心理上的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
社会环境方面引起的抽动症,主要是由一些外部刺激或个人行为导致。
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使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或是经常模仿他人的抽动症状,时间久了形成了习惯,都可能导致抽动症发生。
此外,某些其它因素,例如饮食、感冒、维生素d缺乏等,也可能成为抽动症诱因之一。
孩子出现各种小动作,比如眨眼、挤眉、扮鬼脸等动作,并逐渐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直至波及全身。
若这些症状每天都发生,且持续时间超过2个月,便需要尽快找专业医生诊断治疗。
△内部素材,请勿私自转载使用
不要斥责孩子给孩子压力,尽量缓解他的精神压力,并合理安排孩子的饮食、作息。
此外,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多理解和包容孩子,多关注孩子避免被同学嘲笑、欺负。
那么,今天的分享到这就先结束啦,咱们下期再见哦~
更多【抽动症】相关问题,点击在线咨询一对一咨询,在线为你提供专业的针对性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