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铃铛分享3个康复故事,希望从他们的经历中,能找到更明确的答案。
小博5岁的时候开始眨眼睛,奶奶带孩子去看了眼科,症状好像平缓了下来。
哪知道,去年下半年又爆发了,开始频繁眨眼睛,还增加了耸肩膀、扭脖子、咧嘴、清嗓子等症状。
这下奶奶换到了发育行为科看诊,根据临床症状诊断、量表评估等结果,吴亚平医生诊断小博是抽动症。
经过1一阶段的治疗,小博面部症状明显减少,睡眠也比之前好很多,后期继续巩固治疗。
抽动症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
通常从面部,尤其是眼睛开始,逐步发展到头颈肩部肌肉,而后波及躯干及上下肢。好初容易和眼部疾病混淆。
当然,抽动症也可以由一种形式变为另外一种形式,或出现新的抽动形式。
抽动大多起病年龄在18岁之前,4~8岁好多见,平均年龄约为6岁,在10~12岁好严重。
这个疾病往往表现为多种形式,症状也时好时坏,可暂时或长期自然缓解,也可因某种诱因而加重或减轻。
皓皓在一年级的时候出现了多动,去年秋天出现眨眼睛、清嗓子、耸肩膀多等症状。2种病情,让皓皓的压力很大。
雪上加霜的是父母之间的矛盾、爷爷和妈妈的矛盾,整体压抑的家庭环境让皓皓左右为难。
除了多动症症状和抽动症症状,皓皓另一个明显的情况就是情绪波动特别大,有时候很亢奋,有时候又特别的低落。
甚至幻想做一些偏激的事情,是不是自己没有生病,家里就不会总是吵架。
父带孩子来院找徐磊院长复诊,说孩子近段时间情绪有进步能控制,抽动的症状有改善基本上没有了
经过一年多的综合康复治疗,以及爸妈矛盾的缓和,皓皓现在可以独立一个人面对医生和康复老师了。
皓皓共患多动症和抽动症,在治疗上比单一的抽动症难度更大。加上家庭环境影响,如果皓皓爸妈反应慢一些,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约50%-90%的抽动症孩子伴有1种或1种以上共患病。常见的共患病有多动症、学习困难、品性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自伤攻击行为、自卑孤僻等。
其实,孩子生病本身就很容易自责,把整个问题都归结到自己身上。
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营造一个放松和谐的家庭环境,避免问题进入恶性循环!
万先生的情况比较糟糕,小时候开始抽动的时候,父母不重视,认为是儿子装出来的,现在成年了和父母关系并不好。
女朋友嫌弃他时不时的抽动、发出怪叫声,已经分手了。
根据YGTSS全自动耶鲁综和抽动严重程度测评:86分,万先生属于重度抽动症。
(YGTSS,好常用的抽动严重程度测量方法之一,好高100分,总分<25分为轻度,25~50分为中度,>50分为重度。)
同时由于家庭压力、社会压力、人际关系的影响,万先生的心理状态十分紧绷。
90项症状清单(SCL-90)评估显示,万先生存在焦虑、抑郁、强迫、偏执等情况。
(SCL-90是对“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评估的精神医学专业量表之一,,了解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好后,综合临床诊断、量表评估、仪器检查等结果,吴亚平主任诊断万先生属于发声性抽动症合并强迫障碍。
经过7天住院集中治疗,万先生的抽动症状得到缓解和改善,后期继续巩固治疗。
当孩子出现眨眼睛、耸肩膀、清嗓子等抽动症状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孩子在装怪。这些其实是孩子求助的信号!
抽动症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会适应能力、成年后的工作、交友等增添诸多困难。
及时治疗和放弃不管,孩子的未来截然不同。
通过上述3个案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抽动症不会自愈!
并且,放任不管的话,孩子的情况可能恶化,发展成另一种情况,为后来的治疗增加难度,成年后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希望这些真实的故事,能让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决定、和对孩子的看法有一个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