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嘲笑、孤立、起绰号,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深?我家孩子好经总是闹着不去上学,问其原因却闭口不提,只能强行送去学校。
现在更是哭闹不已,说什么也不去,还要转学,孩子哭诉:总有人嘲笑她丑、胖!本来就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也没必要闹到学校去吧,这可咋办?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心理部主任陈颖表示: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一定要重视。
虽然学生时代的记忆,是青涩、纯洁、简单、快乐、值得怀念的,但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
往往一个孩子刻意的恶意,让人不寒而栗,一群孩子的帮助,别人的冷眼旁观,常常让被欺负的人受到多重身心的打击和伤害。
而事件起因,往往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例如:从被起了一个“绰号”开始…
家长可能永远无法理解孩子被一群人孤立、嘲笑的无助,和不被家长理解的绝望。
如果说这是“霸凌”家长难免觉得太过严重,但对孩子而言却是充斥着满满的恶意。
其实这是一种“隐形霸凌”!
南南在这里真的想说:霸凌不仅仅是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的殴打、推搡,还有心理上的伤害。
恶意笑话、孤立、散布谣言、起绰号、讽刺、嘲笑等隐形霸凌,都会对孩子造成难以想象的伤害,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甚至是未来。
因为这种伤害不是身体上的疼痛,而是给孩子造成了心理阴影和创伤。
身体上伤害可以治愈,但心灵伤害却很难治愈。
尤其是孩子内向,不善于表达,长时间把伤害藏在心里,无法宣泄,后果可想而知。
隐形霸凌的表现有哪些?
01、情感上的孤立、排挤
情感上的孤立、排挤,甚至煽动他人参与孤立和排挤,这是一种典型的隐形欺凌。
科学调查发现,约6%的孩子在集体中会被孤立,持续的孤立可能会使孩子性格变得自卑、孤僻和抑郁。
人是群居动物,集体性是天性之一,被孤立和排除在人群之外的孩子就像一个孤岛;像一片风雨飘摇的大海,一艘独自航行的船,充满了孤独、无助和绝望。
02、言语上的侮辱
侮辱性绰号、嘲笑、开玩笑、散布谣言等言语侮辱,也是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隐形霸凌。散布恶性谣言对孩子们尤其有害。
从心理学上讲,谣言会引起人内心的紧张、不安、烦恼和痛苦。
25岁的阮玲玉无法忍受恶意中伤,离开了这个令她失望的世界。
24岁的台湾艺术家杨又颖也选择离开,因为网上有很多关于她酗酒和出卖身体的谣言。
成年人尚且无法面对谣言的痛苦,更不用说弱小的孩子了?被起不雅绰号,同样会让孩子感到受伤。
家长应当如何应对?
01、父母和孩子进行角色扮演
演练各种情形下的应对方式:
当别人的言行让自己感到不舒服时,要用言语拒绝:请不要这样做,我不喜欢!当被误解时,要大胆地说出事实。
当觉得自己无法应对别人的欺凌时,可以立即离开,远离被欺凌的环境。之后,可以向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
从反复练习中,孩子们可以获得应对的信心和底气。
当欺凌再次发生时,他们就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会因为保持沉默而让对方得寸进尺。
02、做孩子永远的后盾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一项研究指出,64%的孩子在被霸凌后没有告诉别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无效的求助和不当的干预。
当孩子被霸凌时,他们会担心辜负父母的期望,被认为是懦弱、软弱或开不起玩笑。所以宁愿忍受痛苦,也保持沉默。
作为父母,平时应该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不要害怕,我们就在你身后,是你永远的后盾。
当伤害发生时,父母应耐心倾听,安慰他,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在捍卫孩子的权益的前提下,合理处理霸凌。
当孩子相信父母会保护他,给他合理的帮助时,他才会在欺凌发生时主动寻求帮助当有人倾诉,能给他安慰和帮助时,孩子更容易重建对自己和未来的信心。
弗洛伊德的童年阴影理论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创伤经历对他的生活有重要的影响。这样的伤害,就像孩子心中的伤口,虽然会愈合,但伤疤会永远存在,无意间仍会隐隐作痛。
作为父母,为了防止这样的伤害,我们应该采取预防措施,教孩子学会识别、应对隐形霸凌。
当孩子受到伤害时,父母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和孩子一起面对。因为,比隐形霸凌更可怕的,是孩子的背后,没有你。
当然,父母不能一辈子保护孩子,孩子终究要成长,要独立,总有一天也会做父母,教育孩子。因此,教会孩子自强、独立同样重要!